【羊城晚报】腾讯、华为、中兴、朗科……众多企业借助高交会“起飞”
回望
“未来某一天,当你回到家中,向挂在墙上的多媒体电子屏幕发出开机指令后,屏幕开始播放你所喜爱的体育节目……”这是1999年第一届高交会举办之际,比尔·盖茨在同年出版的《未来之路》中描述的他早年的科技梦想。2006年,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在高交会上预言:不出10年,智能机器人一定会走进千家万户。当时此言被人们认为是“吹牛”。
而现在,上面的场景已逐一变为现实,智能生活遍地可见,扫地机器人、炒菜机器人、智能玩具机器人等,这些科技梦想的实现都可以从高交会说起。可穿戴设备、云计算、光子支付等,都是在高交会上崭露头角,进而大规模应用铺开的。
“这是个奇迹”
上个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和高科技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成为深圳经济发展战略。1998年4月,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张高丽带队到厦门、上海和大连三城学习考察。返回深圳后,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停办每年一度的荔枝节,将其“变身”为更具深圳特色和时代使命的高科技展会。
1999年1月,受邀来深圳参观和考察的IBM、SONY高层,发现高交会的馆场还是一片草地,摇头离开了。可是,当IBM负责人7月再来参观时,临时高交会馆即将建设完成。他不由得感慨:“这是个奇迹!这是个奇迹!”
这就是“深圳速度”,也是高交会的速度和奇迹。
据资料显示,首届高交会总展览面积达20200平方米、参展企业2856家、参展项目4150个,到会投资商955家,5个外国政府团组,26个国家和地区的86个代表团,32家世界著名的高科技跨国公司,成交额64.94亿美元。
羊城晚报记者 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