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高交会上吸睛的呆萌“大黄鱼”,其实是深海探测利器

  

 

  近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刷屏了。11月10日,“奋斗者”号顺利在马里亚纳海沟坐底,深度为10909米,再创我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深海探测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梦想。在11月11日开幕的高交会上,一条“大黄鱼”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参观。别看它外观呆萌,它的真实身份却是可以下潜到4500米深的深海探测利器——“探索4500”自主水下机器人。

“探索4500”自主水下机器人

  来自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郭峰介绍,“探索4500”全称为“深海热液探测AUV系统”(简称“探索4500”),是我国首台深海科学研究型自主水下机器人,由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支持,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组织研制。

  “立扁鱼形的新颖设计是综合考虑了实际应用场景的。”郭峰说,这一造型配合四个可正负90度旋转的舵板,可以实现在水中良好的机动性和高度的灵活性,具备较强的垂直面爬升能力,遇到复杂地形时可以实现航行避缝。

  此外,在“探索4500”全金属的机身上,实际上集成了包括摄像头、传感器等各类先进技术,可以实现微地形地貌测量、近海底光学拍照、水体异常探测等功能,满足深海热液活动区和冷泉区精细探测的需求。

  去年,验收后首次执行应用任务的“探索4500”便立下大功,助力南海水合物调查发现新“冷泉”。

  当时,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组织的“海洋六号”深海探测共享科考航次任务中,“探索4500”与“海马”号ROV在南海北部陆坡西北海域开展联合调查。“探索4500”在水体观测和光学调查任务中,获得大量水体观测数据和高清海底照片,拍摄到具有“冷泉”特征的海底生物;“海马”号ROV随后在该区域开展了取样验证工作。

  专家表示,本航次,“探索4500”在联合调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发现新的海底大型活动性“冷泉”,查明其分布范围、生物群落及流体活动等奠定基础。

“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机。 

  与“探索4500”相邻,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还展出了“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机。“海翼”形似炮弹,是结合海洋科学研究对精细、实时观测数据的需求,自主研发的依靠浮力驱动的新型水下机器人。

  在本届高交会上,位于5号展馆的中科院展区共5000平方米,展示主题为“科技服务湾区,创新驱动发展”,内容涉及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生命健康、节能环保、合成生物学、脑科学、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先进电子材料等方面。中科院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组织40余家中科院系统单位,近400个项目参展。同时,全面对外展出“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深圳理工大学”的办学特色、学院以及学科介绍、重点的科研成果和人才队伍等。

  【记者】卞德龙

  【摄影】李细华

  【视频】卞德龙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