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陈更新团队在热带南印度洋环流三维水体交换上取得新进展,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和Deep-Sea Research Part I上。 热带南印度洋是链接东西印度洋、南北印度洋以及三大洋物质和水体交换的关键海域。但人们对该海域环流动力和水交换规律的认识仍相当匮乏。研究发现,在极端正印度洋偶极子年, 赤道流、东印近赤道上升流、南赤道流(SEC)存在有效的动力和水源联系,导致热带东南印度洋上混合层和次表层相反的盐度异常,增强南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有效调节着该海域生产力的变化。 研究指出,风场异常会导致SEC向西北向显著延伸,呈“蛇形”结构,增强的西向淡水输送导致了热带南印度洋次表层长时间淡化事件;而同时增强的东印近赤道上升流将高盐水输送至海表,并经由SEC和海洋波动向西南方向输送,从而导致上混合层咸化事件。在整个事件中,由于赤道潜流为上升流提供水源,因此赤道次表层的水体会出现在南印度洋的上混合层。 该系列研究系统明确了赤道流、水平流、上升流的三维联动规律,为揭示海盆和跨海盆的物质和水体交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三维环流联动导致的东南印度洋垂向上相反的盐度异常.赤道潜流EUC、南赤道流SEC、东印近赤道上升流Upwelling导致的热带南印度洋2019.09–2020.01时期上混合层和次表层相反的盐度异常(颜色);SCTR代表Seychelles-Chagos thermocline ridge.
该研究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3105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76016、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自主部署项目(SCSIO202201)、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项目(Y2021093)等共同资助完成。 相关论文信息: Chen, G., W. Han, X. Ma, Y. Li, D. Wang (2023). Role of extreme Indian Ocean Dipole in regulating three-dimensional freshwater content in the Southeast Indian Ocean.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http://dx.doi.org/10.1029/2022GL102290. Chen, G., W. Han, L. Zhang, X. Chu, Y. He, and J. Chen (2022). Seasonal structure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South Equatorial Current in the Indian Ocean.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https://doi.org/10.1029/2022JC018969. Ma, X., G. Chen, Y. Li, and L. Zeng (2022).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sea surface chlorophyll a in the southern tropical Indian Ocean: Local versus remote forcing, Deep Sea Research I, https://doi.org/10.1016/j.dsr.2022.103914
饲料资源严重短缺和长期过度依赖进口一直是困扰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瓶颈。我国玉米供需、分配矛盾突出,饲用玉米量缺口大,为保障饲料粮安全,农业农村部先后发布和制定了“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实施方案。 饲料资源严重短缺和长期过度依赖进口一直是困扰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瓶颈。我国玉米供需、分配矛盾突出,饲用玉米量缺口大,为保障饲料粮安全,农业农村部先后发布和制定了“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实施方案。 近3年,由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团队黄瑞林研究员主持的“生长育肥猪常用能量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定与预测方程建立”项目,已先后完成并建立了木薯、大麦、高粱等70种饲料原料及144种试验日粮的化学成分数据库,并基于饲料原料有效化学养分含量构建了生长育肥猪有效能(DE和ME)和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SID AA)的预测模型。该项工作的开展,对国内外饲料原料数据库的完善与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预测方程得到的预测值与RNC2012、INRA2004和《中国猪营养需要》(2020)等国内外数据库报道值的匹配度较好(见表1)。动态预测模型的建立,为快速评估未知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提供了可行途径,也是生猪精准饲料配方制定的基础。 近日,该项目的部分成果以Determination and prediction of digestible energy, metabolizable energy, and standardized ileal digestibility of amino acids in barley for growing pig为题在线发表在国际传统动物营养学的TOP期刊AFST上。该论文在线发表后受到了国际关注,国际知名的传统动物营养学家、净能体系的奠基人——法国Jean Noblet教授来邮表达了交流合作意愿。 论文链接 表1 预测值与报道值的比较
近日,广州能源所与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等联合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 Commun.)上发表题为 Topological dual and extended relations between networks of clathrate hydrates and Frank-Kasper phases的研究成果。
近日,中科院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系统研究所广州能源所与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等联合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 Commun.)上发表题为 Topological dual and extended relations between networks of clathrate hydrates and Frank-Kasper phases的研究成果。 笼形水合物(简称水合物),通常是由非极性气体分子与水分子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类似冰的晶体物质。水合物根据客体分子尺寸的不同可以形成多种晶体结构,这些有序结构并非水合物所独有,水合物内的水分子通过氢键构成的空间网格结构与Frank-Kasper结构存在拓扑对偶的内在对应关系。这类四体密排结构在广泛的物理尺度内均有分布:小到纳米尺度的合金结构,大到介观尺度的自组装软物质。 该研究发现所有水合物晶体结构均存在一个共同基本结构块,为理解水合物空间网格结构提供了新思路。在此基础上,该研究结合空间群论,对水合物晶体结构进行了全新解读,揭示了水合物晶体结构的内在隐藏对称性,并推导了多种水合物晶体结构及Frank-Kasper结构间的平滑联通路径。该论文首次提出了准晶体水合物结构存在的可能性,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捕捉到了具有12倍准周期对称性水合物结构的成核过程。 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水合物晶体结构可以共同构建一个连续的水合物相,通过不同结构的拼接有望提升水合物内客体分子填充效率,有望为水合物应用于能源储存、CO2封存开辟新路径。此外,根据拓扑对偶关系,该论文提出的基本构建块理论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其他有序材料的成核、相变及共存机制。 该研究由广州能源研究所完成主体理论推导,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完成分子模拟计算部分,日本国家计量研究院共同参与完成。论文第一作者为广州能源所天然气水合物应用基础研究室博士后陈勇。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36242-4